English

全社会都来关注老年公寓

1998-10-24 来源:光明日报 孙捷 刘文韬 袁宁 我有话说

今年2月,南京市下岗女工李思美投资18万元开办了江苏省首家私营性质的老年公寓——“南京兴卫真美好老年公寓”。开业不久,即以价格适中、环境幽雅、交通便利、服务周到等受到欢迎,床位全部住满。不久一家由留美医生等3人投资65万元开办民营股份制老人福利院,自3月开业以来,尽管咨询电话不断,入住费从1000元降至700元,但仍是床位大量闲置,平均每月亏损近3万元。

南京等地兴起的老年公寓投资热,有民营的,有私营等不同形式,然而,相同的投资项目,收效却差别悬殊,是何原因呢?

据南京市民政部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,1997年南京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69万,占人口总数的13.1%,而改革开放以来兴建的老年公寓只有65所,拥有收养床位2000多张,远远满足不了需求。据南京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,前来咨询申办老年公寓的人很多,但大多把社会福利视为致富门路,等了解其只是微利产业后,真正申办者便寥寥无几。一方面是老年人口不断增加,抚养矛盾日益突出;另一方面是国有福利制度受到严重挑战,社会福利社会化、市场化势在必行。

南京政治学院社会学教授许祥文认为,从宏观角度讲,人口老化实际上是人口发展的必然阶段。而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受到冲击。特别是现代“四二一”(即四个老人、一对夫妻、一个子女)家庭结构的变革,使老年人的抚养逐渐由家庭转嫁给社会。从现实出发,走社会化的福利保障道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也是一种必然趋势。目前,中国老年公寓投资建设尚未真正热起来,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很不适应,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的问题亟待解决。一些拥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老年人口的城市,真正的老年公寓还很少。

有关经济学家认为,福利事业社会化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,必然同经济效益发生联系,否则,福利机构本身也难以生存和发展。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教授赵学清认为,老年服务事业的市场化是当前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课题,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老年公益问题前景广阔。但也应提醒投资者,福利事业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是一条重要途径,但投资尚须谨慎,一方面,对社会福利事业要有一个科学的估价,投资前须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,特别是要处理好价格定位和市场需求二者之间的关系,要让老百姓真正住得起,“真美好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。

据《1996年世界银行政策研究报告》资料显示:世界上大约40%的工人,30%以上的老人是由政府政策支持的正规保障方式提供老年保障的。中国在未来50年中用于老年保障的公共开支将迅速增长。正在筹办老年福利中心的北京高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钟仁说,福利机构社会化、市场化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,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。政府部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,大力提倡和鼓励地方社区、企业、宗教团体、慈善机构等积极创办各类福利机构。并在税收、基建等诸方面提供优惠,尽快制订出相应的政策法规,促进这一事业走上正规化轨道,形成政府部门、社会和私人共同参与、共同存在、相互补充、共同发展的多支柱体制,推动福利事业产业化、社会化的进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